希望的厚度

下午,我就一直字句斟酌在寫一封信,這封信是希望能給她對生活重新有半點希望的信。整個下午,我讀過的書,遇到過的事情,都希望能轉化爲她活下去的一絲希望。希望她能繼續生活下去,希望我這個自大的希望能實現。

江緒林的遺稿成書的《生命的厚度》我當初買了五本,目前還剩一本,在等待它的人。我今晚想好了,剩下的這本如果日後我還能見到她,我就送給她,在這天到來之前我爲她留住。

希望。

一些舊東西

原本以下文字最早發在個人的 Telegram 頻道裡,由於舊的 Telegram 帳號被禁了,同時也失去了頻道的擁有權。新開的 Telegram 帳號看回「自己的」頻道,找出這段內容

二〇一六年買了《蔣勛細說紅樓夢》的音頻還沒等我聽完,平台就將它下架,自己又沒有保存一份;二〇一八年網上衝浪時有意無意地找到一個網站公開了全部音頻,自己爬取了下來,如今網站消失了。目前搜索「蔣勛細說紅樓夢」會看到一些說書網站提供這套音頻,可是無一個能免下軟件或不收費。於是我想通過「播客」的形式——可在 PC 端聽、可在移動端聽、通過 RSS 訂閱——來呈現這 160 個音頻,恰巧 GitHub Page 提供了免費網址與存放空間,而且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dotrcbot/dotrcbot.github.io.git 即可將所有音頻保存回本地。

  • 倉庫:https://github.com/dotrcbot/dotrcbot.github.io
  • RSS Feed: https://dotrcbot.github.io/feed.xml 複製鏈接粘貼到播客客戶端或 RSS 閱讀器即可訂閱
回合結束

今天下午看到高橋和希去世消息,心情很難過,再次感慨世事無常。

高橋和希創造的《遊戲王》陪伴我度過童年的大部分美好時光,甚至現在我還在玩遊戲王。

感謝高橋和希創造出如此了不起的作品,ご冥福をお祈りいたします。

生日小記

初中某次語文考試作文得了高分,內容大概要寫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。當時還沒有「人生七年」的紀錄片出來,我就以「七年」為單位去紀錄童年、撰寫當下以及勾畫未來。廿一歲那年我在做什麼早已歲月無痕,今天到了第四個七年,應該做下紀錄。

在生日前搬進了新地方住,離上班地方只有十五分鐘左右步行距離,因此也能多睡一個小時,今早醒來後朦朧地見手機屏幕出現 element 上的通知,揉揉眼睛後看清了是我媽發來祝我生日的消息,得知今天是我生日了。

梳洗好,換好衣服,綁好頭髮,下樓了。小區西門對出都是食肆,往左走幾分鐘就是大馬路,瞬間車水馬龍。到公司樓下買好早餐上去,因不願意等電梯,所以是走樓梯上去。上午組長安排這週的工作後就開始做完成不了的工作了。晚上下班我又不能準時下班,當組長離開後,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吐下苦水,他說明天他要堅決準點走!

回來時選擇騎車,在等綠燈時,看到天上有高積雲,挺好看的。回到小區外找了間飯店點了個牛腩飯,味道一般,本來今天我媽給我發了利事讓我買蛋糕,但最後沒有買。飯後在小區走了走,這裡很安逸了,有些不太真實,又擔心這一切隨時會被奪走。我想起昨晚跟我那位身患癌症朋友(她在積極治療)的電話聊天,她說在她病癒後一定要離開中國,那第五個七年我會在哪裡呢?

繞道

放工回來,進小區的路上中間多了一道鐵柵欄,大概五米多長、近兩米高,盡頭立着一個臨時帳篷,上面有塊紅色的牌,寫着「黨員先鋒崗」。我下意識地不從這裡回去。

我開始繞道,就像清明節期那回那樣找到缺口進去。邊走邊想起剛才在「黨員先鋒崗」旁邊有過一個「14」的號牌,它是表示這裡是第十四個站點?

兩年前,COVID-19 爆發初期,剛才的那個位置曾設立過臨時帳篷,那一立就是半年。當時某晚我回來,忽然要出示健康碼才能進去,我那時也想今晚那樣的不情願,因爲我還沒有申請健康碼,健康碼獲得需要人臉識別,我非常認真地讀用戶協議,很崩潰,那時我第一次真實感受到面對一個龐然大物時自己的無能,當時就在門口耗着半小時,最後沒有任何辦法地申請了健康碼,進去後,沒有立刻回去,而是長坐在一個石凳上發抖。

很自然地想起當年這一幕。回過神,還沒有等我走到另一個回去的路口,就看到了另一個「黨員先鋒崗」,這下我知道不能繞開了。我走回正門,走近臨時帳篷才聽到喇叭的聲音是「請掃碼;今天沒有核酸」,那聲音有氣無力,就像臨時帳篷下的兩個工作者,一個男性正刷着手機,一個女性邊看着手機邊拿起額溫槍往我的手腕位置伸去,按了按鈕。隨着「嗶」一聲,我順勢進去。

這兩次不服從我都因無能爲力而妥協了。唯一變化的是,我回來之後鎮定地寫下簡短的文字。